CBA联赛迎23年重大变革 一文让你了解CBA多项改制
来源:网络媒体平台 编辑发布:信息港小编 发布时间:2018-07-24
从23年前开始,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级顶级篮球联赛——“甲A联赛”。
读过书的都知道,甲,比“乙丙丁”更靠前,A,比“BCD”更靠前。
无疑,“甲A”二字代表的就是当时老百姓的生活范围内最强,最激烈的联赛。
那时,大家只知道这个比赛有12支队参加,都是大省来的球队,或者以军区为代表的球队,像是“济南军区队”“沈阳军区队”等等,以及,后来被大家耳熟能详的“八一队”。
时间过去这么久,中国年轻的球迷们应该有个了解“八一….啊,他们就是那支唯一不用外援的球队吧!那怎么还有军区队?”
12支球队经过了23年,队伍数变成了20支,许多队的名字也变了。
济南军区变成了后来麦迪曾经来过的“青岛队”,而沈阳军区则变成了上个赛季闯入决赛的“浙江广厦”,”甲A联赛“也换名字为更正式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即CBA,一切换了模样。
中篮联CBA公司成立大会举行
联赛是要发展的,所以制度层出不穷,像是激励球队的升降级制度啊,后来设置一个标准的准入制啊,都是23年内的产物。
联赛,越来越大了,制度,当然也要越来越完善。
水池大了,淤泥难清,矛盾出现,波澜不断,有人因为合约问题,心不甘情不愿死守一座城,篮球生涯与俱乐部捆绑在一起。
有人干脆看破世俗,决意就这么退出,找一份普通工作平常打打野球。
说实话,CBA在23年内改来改去,都不如2018年来得凶猛狂巨。
——篮协主席姚明,刮起了这阵大风。
NBA中国赛
我一直觉得,姚明就好像一个出国留学,归国报效的学生。
从小在中国受教育,孔孟之道,语数英物理化罕逢敌手,年年考年级第一。
没了挑战,决定去更高的平台——2002年,优秀,以笔试面试成绩第一被美国高校“NBA“录取。
本硕博连读,一去就是8年,学到了本领,充分感受到了差距,回国扛起了大旗,带头试点体育改革。
23年来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联赛,像是一个双腿长短不一,走路一瘸一拐的老先生,跑得不如别人快,边跑口中还念念有词“你们懂什么,我身上这么多顽疾,跑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姚明走了过来,掏出一双高科技跑鞋,自动调节高矮,一把给老先生装上。
可能一时半会习惯不了,但时间一长,便可知其优点多多。
好,那么具体来说,姚明在2018年颁布得新政,讲了什么呢?又有什么影响?
我特地跑去跟几位以前也是打CBA的退役明星球员聊了聊,在这里正好跟大家摊开来说。
这个休赛季,CBA公司给每个俱乐部都发了球员注册及转会规定(试行版),其中包含统一格式的国内球员聘用合同和外籍球员聘用合同。
一个规定+合同模板。
具体的内容,可以从几点,我们精简来看:
1.所有球员未来与俱乐部签订的合同都将按照CBA统一的合同模板进行签署;
2.国内球员与俱乐部的合同将被分为5个类别;
3.球员转会将受到严格的规则限制,球员效力的原俱乐部有权向该球员转会后所效力的新俱乐部收取培养费;
4.对于俱乐部自主培养出的优秀球员,俱乐部享有对球员优先续约的权利(最长时间12年);
5.CBA未来将在逐步改革中设立工资帽。
有些人就奇怪了,等等,你是说……. 下个赛季CBA将强制要求各球队在签约时,采用统一的合同模板?
简单来说,就是跟我们去企业上班一样,劳动合同里面规定了签几年,上班时长,待遇,不能迟到早退,不能泄露公司机密什么的(虽然99%的公司并没什么机密…..)
那么有一个问题就浮现上来了:前面的这23年,合同都长啥样?
一句话,没,有,标,准。
万事万物,最怕的就是这个没有标准,实在问到无话,顶多来一句“其他队也是这么搞得“敷衍了事。
效力年限先不谈,我听说有的俱乐部跟球员签约规定“你每场比赛必须要上场至少XX分钟,得XX分,XX助攻和篮板“。
不知道的,只看文字还以为这个俱乐部在骂街。
而合同落实到具体大家都关心的工资,有的还会补上一句:出场时间,得分助攻篮板等球场表现,和工资挂钩。
这突然让我想到NBA马刺当时和迪奥签的合同里:
“每年的10月25日之前,体重不超过254磅,就可以获得15万美元;全明星赛后的第一个星期二,体重不超过254磅,就可以获得15万美元;每年4月1日,体重不超过254磅,就可以获得20万美元。”
人家这种“个性化定制”的合同算是特例,我们倒好,成了常规操作。
辽宁男篮
“国内球员与俱乐部的合同将被分为5个类别”
以前的合同,据我采访的球员所说“比较简单,并没有这么多的分类”。
现在的分类则越来越“职业”,朝着NBA那套去走。
好,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假设2008年有个球员叫大壮,他准备去打CBA。
大壮机缘巧合之下,分身发生了时空穿越,10年后,也就是2018年也留下了一个大壮(这种科技问题很难解释的,嗯)。
2008年的大壮,我们叫他“大壮一代”。
2018年赶上新政的大壮,我们叫他“大壮二代”(怎么听起来像是宾馆门口卖的最好的药)。
大壮一代12岁就进了俱乐部,从小培养,吃的又大又壮,一路三队,二队,一队打上去,代表俱乐部出战CBA。
大壮二代也是,职业球员的梦想就在眼前。
签约当晚,俱乐部扔了一份合同在大壮一代面前,上面写着如下:
——效力年限,10年,2008年-2018年,期间不得转会
——工资60%保障,必须要每场至少打XX分钟得XX分,打不好当年40%工资无效
——每年涨薪……视情况而定
大壮一代战战兢兢得签完合同,一打打了10年,在房价翻10倍不止的城市里,他也很荣幸工资……每个月多了500元。
不能转会,老东家不让,硬要逆天而行?好,你去打乡镇联赛吧。
大壮一代郁郁寡欢多年,终老一支队。
大壮二代则幸运多了。
2018年,俱乐部给他签了份新秀合同,4年的。
因为大壮二代刚满18岁,未满20岁,所以可以签一份4年的新秀合同,直到22岁。
工资为60%保障,依出场时间和场次而定(如果受伤赛季报销,也至少可以拿60%工资)。
CBA规定,每年选秀的状元,年薪50万,榜眼和探花的年薪分别为40万和35万,从第4位到第14位的新秀年薪逐渐下降,而第15-40顺位的新秀年薪都是18万。
但CBA里面还有很多“漏洞”,比如你俱乐部推荐去参加选秀的球员,那么谁来选?别的俱乐部敢不敢选?
2017-18赛季CBA选秀大会
2018年有50人参选,其中29人由CBA、NBL俱乐部推荐,12人由省体育局等单位推荐,剩余9人是大学生球员。
我觉得,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大学与青年队的断层,很有可能,谁推荐的球员还是会被谁选中,然后大学球员大部分落选。
好了,还是回到大壮二代。
4年过后,22岁的大壮可以签两种合同:B类保护合同或者C类常规合同。
因为大壮是俱乐部从小培养的,所以如果是签保护合同,他可以签至多5年。
如果是走选秀进来的,最多只能签3年,工资保障都是80%。
当然他也可以选C类常规合同,大体上跟其他所有不是新秀的,又不能签顶薪的球员一样。
好了,5年白驹过隙,大壮来到了27岁,他已经是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球员了。
这时有许多球队都想要他,一个正值壮年,能得分,能策应,抢板积极的多面手,俱乐部摩拳擦掌,现金已经备好。
如果这时,大壮想要签一份D类顶薪合同时,即签约至多5年,100%工资保障,每年工资涨幅不低于10%,会出现如下情况:
——这时如果大壮不要求顶薪,而是要求一份常规合同,他是有权利想去哪去哪的
——如果大壮要顶薪,原俱乐部享有优先的签约权
——每个俱乐部最多只有3人能签顶薪合同,在大壮之前,如果已经有3人签了,则大壮不能签
——反之,大壮可以签,好好赚一笔大的
大壮冥思苦想,原本不多的头发都抓得更加稀疏了。
——如果选择去别的队,例如说大龙队,那么大龙队需要支付新合同平均年薪的40%,作为培养费给大壮的原俱乐部
——即是说,比如大龙队老板大手一挥“大壮,你来我这里!我给你3年合同,每年300万!”
大龙的财务经理掐指一算“老板,我们恐怕要支付给大龙原俱乐部120万的培养费…..”
老板一听,那岂不是3年总共1020万?还真有点贵….
大壮想想,如果留在原队签顶薪呢?
——之前如果没人签过,则一跃成为球队收入最高的球员
——俱乐部如果不给顶薪,那么去哪打球都是差不多的
——还有每年稳定的涨幅
大壮心里有了决断。
27岁的大壮和原俱乐部又签了份5年的顶薪合同。
5年过去,32岁的大壮拿了几个冠军,自己也成了老将,在这家俱乐部已经效力14年了。
体力下滑,大壮不禁考虑起下一份合同。
政策规定“34岁以上或在单一俱乐部效力12年以上的球员可与原俱乐部签署2年或2年以下的老将合同,俱乐部将不再享有优先续约权,球员可自主选择转会,并且新效力俱乐部不用向原俱乐部支付培养费,但新合同的年薪不得超过该俱乐部顶薪,未来不计入工资帽。”
大壮效力了14年,满足可以签下E类老将合同,合同期为至多2年。
每支球队最多只能签2人,大壮是其中之一。
这时的大壮,不再受合同的牵绊,真正可以想去哪就去哪,新的球队也不用向原俱乐部支付培养费。
但是,一个32岁的老将能去哪呢?生活了半辈子的城市,岂是说离开就离开。
好!再签个两年!再战两年。
两年后,前全明星球员大壮退役,征战18载。
大壮二代这18年,新秀合同,保护合同,顶薪,老将合同都签过,能力不错,俱乐部也没有亏待,算是善始善终了。
大壮一代通过远方来的消息,知道了10年后的政策,虽然都是在同一支球队效力,但明显优秀球员得到的福利更多,自主权也更多了。
单手摸头。手指插入发丝,眼圈微红,喉头发干,大喊一句“我们……不一样!“
楼道里想起了回声“不一样……一样……样……“
说完大壮的事,再聊聊“培养费”
我曾经到过一家国内的著名俱乐部,了解到一家俱乐部是怎么培养青年球员的
一个孩子,一般是12,13岁进入俱乐部体系,吃住行免费全包。
吃的是俱乐部食堂,上好的牛羊肉,荤素搭配,有的俱乐部还会聘请大厨烹饪,一队吃的最好,餐标50-100,二队次之,三队和工作人员最末,但也算是不错。
住的就是宿舍,有单人有双人的。出行方面,打比赛都是车接车送,出远门肯定是飞机,前段时间我才去看过的U19比赛,球员确实都是大巴统一接送。
天资聪颖的球员,快一点的18岁可以升上一队,慢的则10年上下,熬到23岁左右。许多苦苦熬着,没有什么希望升上一队的二队球员,据我了解都会干脆去外面打野球挣钱,放弃职业篮球梦,找一份工作去做。
一步之遥,差之千里。
成材率不高,毕竟球队大名单不需要这么多人,但是你想想,俱乐部仍然要每年费尽心思投入青训。
一方面是因为CBA有“准入制”,规定各俱乐部必须要有三队二队储备。
另一方面,无非是俱乐部希望能有对自己培养的好苗子优先续约权罢了。
在这俱乐部苦心培养的6-10年里,每天3餐,一年1000餐上下,8年8000来餐。
出行百次,聘请教练费用,场地建设费,工作人员薪资,这都需要钱。
所以我们虽然经常骂中国篮球的“体制”有问题,但试着站在俱乐部的角度去看,好像也可以理解——自己培养的孩子,就像是自己花血本去养育的,怎么能说走就走?
据我了解,CBA的球队,有很少是能赚的回本的。
前八名不一定赔钱,有门票,赞助商青睐,广告有一波没一波的砸来,加上老板普遍都不太差钱,维持场馆运营问题不大。
但还有半数球队就没那么乐观了,上座率不高,在招商方面投资也比较少,我采访的退役球员告诉我,这些球队本金能回来一半就不错了。
这个时候,你再把他培养的球员拿走?不得跟你拼命了。
培养费的出现,或多或少能给失去球员的俱乐部一些安慰。
CBA的特殊性在这里,也注定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完全的“球员流动”,只能一步一步来,姚主席在这方面的开拓规定,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美国NBA那套,是完全“商品化”,说白了,球员就是商品,大部分观众买票来看的是球员,是球星,不是看你场馆豪华不豪华,啦啦队漂不漂亮。
既然是商品,就有流通的权力,再说了,10年不怎么替换主要阵容的球队,赢球倒还好,倘若一直输球,球迷也丧失了新鲜感,铁定不乐意。
新政的最后一部分,提到 “CBA未来将在逐步改革中设立工资帽。“
工资帽的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慢慢来,细水长流。
但我敢说,工资帽出来,就是能遏制住许多“恶性循环“的事。
你想想,有的老板前几年狠砸钱,花大价钱引进高水平外援,和国内极少数的自由球员,组成篮球里面的“银河战舰“拿了冠军。
冠军,意味着你在人们心目中是强队了,观众们下个赛季就想来给你捧场,然后收入多了,战绩就更好。
那些出不起钱买球员的球队怎么办呢?越穷越差,越差越穷,长此以往一个好端端的联赛变成了两极分化。
只有工资帽的出现,能杜绝天平的倾斜,也只有工资帽搭配对“阴阳合同“的重罚(俱乐部和一名球员签5年1000万,结果私底下每年多给100万)才能真正让整个联盟变得有活力起来。
这都需要时间。
给姚明这个时间,我们愿意等。
我们常说,中国篮球输在了体制上,那么到底输在哪里呢?
现在我们知道了:因为我们不是像美国那样的“全民体育“,因为我们的大学篮球和职业篮球脱节,因为俱乐部对培养起来的青年球员不放人,因为CBA政策的漏洞频出,强的越强弱的越弱。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好的改变,国家队红蓝队的磨练,青年才俊辈出。
2018年CBA新政策的试行,由姚明带着,敢于向顽疾的制度大老虎抽鞭子。
部分保障了俱乐部利益,完善球员合同,适当促进市场流通,盘活CBA。
我希望真的有一天,每个关心中国男篮的人,都可以在聊到中国篮球,聊到CBA的时候骄傲万分。
“中国篮球不行?那是在以前!“
读过书的都知道,甲,比“乙丙丁”更靠前,A,比“BCD”更靠前。
无疑,“甲A”二字代表的就是当时老百姓的生活范围内最强,最激烈的联赛。
那时,大家只知道这个比赛有12支队参加,都是大省来的球队,或者以军区为代表的球队,像是“济南军区队”“沈阳军区队”等等,以及,后来被大家耳熟能详的“八一队”。
时间过去这么久,中国年轻的球迷们应该有个了解“八一….啊,他们就是那支唯一不用外援的球队吧!那怎么还有军区队?”
12支球队经过了23年,队伍数变成了20支,许多队的名字也变了。
济南军区变成了后来麦迪曾经来过的“青岛队”,而沈阳军区则变成了上个赛季闯入决赛的“浙江广厦”,”甲A联赛“也换名字为更正式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即CBA,一切换了模样。
中篮联CBA公司成立大会举行
联赛是要发展的,所以制度层出不穷,像是激励球队的升降级制度啊,后来设置一个标准的准入制啊,都是23年内的产物。
联赛,越来越大了,制度,当然也要越来越完善。
水池大了,淤泥难清,矛盾出现,波澜不断,有人因为合约问题,心不甘情不愿死守一座城,篮球生涯与俱乐部捆绑在一起。
有人干脆看破世俗,决意就这么退出,找一份普通工作平常打打野球。
说实话,CBA在23年内改来改去,都不如2018年来得凶猛狂巨。
——篮协主席姚明,刮起了这阵大风。
NBA中国赛
我一直觉得,姚明就好像一个出国留学,归国报效的学生。
从小在中国受教育,孔孟之道,语数英物理化罕逢敌手,年年考年级第一。
没了挑战,决定去更高的平台——2002年,优秀,以笔试面试成绩第一被美国高校“NBA“录取。
本硕博连读,一去就是8年,学到了本领,充分感受到了差距,回国扛起了大旗,带头试点体育改革。
23年来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联赛,像是一个双腿长短不一,走路一瘸一拐的老先生,跑得不如别人快,边跑口中还念念有词“你们懂什么,我身上这么多顽疾,跑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姚明走了过来,掏出一双高科技跑鞋,自动调节高矮,一把给老先生装上。
可能一时半会习惯不了,但时间一长,便可知其优点多多。
好,那么具体来说,姚明在2018年颁布得新政,讲了什么呢?又有什么影响?
我特地跑去跟几位以前也是打CBA的退役明星球员聊了聊,在这里正好跟大家摊开来说。
这个休赛季,CBA公司给每个俱乐部都发了球员注册及转会规定(试行版),其中包含统一格式的国内球员聘用合同和外籍球员聘用合同。
一个规定+合同模板。
具体的内容,可以从几点,我们精简来看:
1.所有球员未来与俱乐部签订的合同都将按照CBA统一的合同模板进行签署;
2.国内球员与俱乐部的合同将被分为5个类别;
3.球员转会将受到严格的规则限制,球员效力的原俱乐部有权向该球员转会后所效力的新俱乐部收取培养费;
4.对于俱乐部自主培养出的优秀球员,俱乐部享有对球员优先续约的权利(最长时间12年);
5.CBA未来将在逐步改革中设立工资帽。
有些人就奇怪了,等等,你是说……. 下个赛季CBA将强制要求各球队在签约时,采用统一的合同模板?
简单来说,就是跟我们去企业上班一样,劳动合同里面规定了签几年,上班时长,待遇,不能迟到早退,不能泄露公司机密什么的(虽然99%的公司并没什么机密…..)
那么有一个问题就浮现上来了:前面的这23年,合同都长啥样?
一句话,没,有,标,准。
万事万物,最怕的就是这个没有标准,实在问到无话,顶多来一句“其他队也是这么搞得“敷衍了事。
效力年限先不谈,我听说有的俱乐部跟球员签约规定“你每场比赛必须要上场至少XX分钟,得XX分,XX助攻和篮板“。
不知道的,只看文字还以为这个俱乐部在骂街。
而合同落实到具体大家都关心的工资,有的还会补上一句:出场时间,得分助攻篮板等球场表现,和工资挂钩。
这突然让我想到NBA马刺当时和迪奥签的合同里:
“每年的10月25日之前,体重不超过254磅,就可以获得15万美元;全明星赛后的第一个星期二,体重不超过254磅,就可以获得15万美元;每年4月1日,体重不超过254磅,就可以获得20万美元。”
人家这种“个性化定制”的合同算是特例,我们倒好,成了常规操作。
辽宁男篮
“国内球员与俱乐部的合同将被分为5个类别”
以前的合同,据我采访的球员所说“比较简单,并没有这么多的分类”。
现在的分类则越来越“职业”,朝着NBA那套去走。
好,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假设2008年有个球员叫大壮,他准备去打CBA。
大壮机缘巧合之下,分身发生了时空穿越,10年后,也就是2018年也留下了一个大壮(这种科技问题很难解释的,嗯)。
2008年的大壮,我们叫他“大壮一代”。
2018年赶上新政的大壮,我们叫他“大壮二代”(怎么听起来像是宾馆门口卖的最好的药)。
大壮一代12岁就进了俱乐部,从小培养,吃的又大又壮,一路三队,二队,一队打上去,代表俱乐部出战CBA。
大壮二代也是,职业球员的梦想就在眼前。
签约当晚,俱乐部扔了一份合同在大壮一代面前,上面写着如下:
——效力年限,10年,2008年-2018年,期间不得转会
——工资60%保障,必须要每场至少打XX分钟得XX分,打不好当年40%工资无效
——每年涨薪……视情况而定
大壮一代战战兢兢得签完合同,一打打了10年,在房价翻10倍不止的城市里,他也很荣幸工资……每个月多了500元。
不能转会,老东家不让,硬要逆天而行?好,你去打乡镇联赛吧。
大壮一代郁郁寡欢多年,终老一支队。
大壮二代则幸运多了。
2018年,俱乐部给他签了份新秀合同,4年的。
因为大壮二代刚满18岁,未满20岁,所以可以签一份4年的新秀合同,直到22岁。
工资为60%保障,依出场时间和场次而定(如果受伤赛季报销,也至少可以拿60%工资)。
CBA规定,每年选秀的状元,年薪50万,榜眼和探花的年薪分别为40万和35万,从第4位到第14位的新秀年薪逐渐下降,而第15-40顺位的新秀年薪都是18万。
但CBA里面还有很多“漏洞”,比如你俱乐部推荐去参加选秀的球员,那么谁来选?别的俱乐部敢不敢选?
2017-18赛季CBA选秀大会
2018年有50人参选,其中29人由CBA、NBL俱乐部推荐,12人由省体育局等单位推荐,剩余9人是大学生球员。
我觉得,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大学与青年队的断层,很有可能,谁推荐的球员还是会被谁选中,然后大学球员大部分落选。
好了,还是回到大壮二代。
4年过后,22岁的大壮可以签两种合同:B类保护合同或者C类常规合同。
因为大壮是俱乐部从小培养的,所以如果是签保护合同,他可以签至多5年。
如果是走选秀进来的,最多只能签3年,工资保障都是80%。
当然他也可以选C类常规合同,大体上跟其他所有不是新秀的,又不能签顶薪的球员一样。
好了,5年白驹过隙,大壮来到了27岁,他已经是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球员了。
这时有许多球队都想要他,一个正值壮年,能得分,能策应,抢板积极的多面手,俱乐部摩拳擦掌,现金已经备好。
如果这时,大壮想要签一份D类顶薪合同时,即签约至多5年,100%工资保障,每年工资涨幅不低于10%,会出现如下情况:
——这时如果大壮不要求顶薪,而是要求一份常规合同,他是有权利想去哪去哪的
——如果大壮要顶薪,原俱乐部享有优先的签约权
——每个俱乐部最多只有3人能签顶薪合同,在大壮之前,如果已经有3人签了,则大壮不能签
——反之,大壮可以签,好好赚一笔大的
大壮冥思苦想,原本不多的头发都抓得更加稀疏了。
——如果选择去别的队,例如说大龙队,那么大龙队需要支付新合同平均年薪的40%,作为培养费给大壮的原俱乐部
——即是说,比如大龙队老板大手一挥“大壮,你来我这里!我给你3年合同,每年300万!”
大龙的财务经理掐指一算“老板,我们恐怕要支付给大龙原俱乐部120万的培养费…..”
老板一听,那岂不是3年总共1020万?还真有点贵….
大壮想想,如果留在原队签顶薪呢?
——之前如果没人签过,则一跃成为球队收入最高的球员
——俱乐部如果不给顶薪,那么去哪打球都是差不多的
——还有每年稳定的涨幅
大壮心里有了决断。
27岁的大壮和原俱乐部又签了份5年的顶薪合同。
5年过去,32岁的大壮拿了几个冠军,自己也成了老将,在这家俱乐部已经效力14年了。
体力下滑,大壮不禁考虑起下一份合同。
政策规定“34岁以上或在单一俱乐部效力12年以上的球员可与原俱乐部签署2年或2年以下的老将合同,俱乐部将不再享有优先续约权,球员可自主选择转会,并且新效力俱乐部不用向原俱乐部支付培养费,但新合同的年薪不得超过该俱乐部顶薪,未来不计入工资帽。”
大壮效力了14年,满足可以签下E类老将合同,合同期为至多2年。
每支球队最多只能签2人,大壮是其中之一。
这时的大壮,不再受合同的牵绊,真正可以想去哪就去哪,新的球队也不用向原俱乐部支付培养费。
但是,一个32岁的老将能去哪呢?生活了半辈子的城市,岂是说离开就离开。
好!再签个两年!再战两年。
两年后,前全明星球员大壮退役,征战18载。
大壮二代这18年,新秀合同,保护合同,顶薪,老将合同都签过,能力不错,俱乐部也没有亏待,算是善始善终了。
大壮一代通过远方来的消息,知道了10年后的政策,虽然都是在同一支球队效力,但明显优秀球员得到的福利更多,自主权也更多了。
单手摸头。手指插入发丝,眼圈微红,喉头发干,大喊一句“我们……不一样!“
楼道里想起了回声“不一样……一样……样……“
说完大壮的事,再聊聊“培养费”
我曾经到过一家国内的著名俱乐部,了解到一家俱乐部是怎么培养青年球员的
一个孩子,一般是12,13岁进入俱乐部体系,吃住行免费全包。
吃的是俱乐部食堂,上好的牛羊肉,荤素搭配,有的俱乐部还会聘请大厨烹饪,一队吃的最好,餐标50-100,二队次之,三队和工作人员最末,但也算是不错。
住的就是宿舍,有单人有双人的。出行方面,打比赛都是车接车送,出远门肯定是飞机,前段时间我才去看过的U19比赛,球员确实都是大巴统一接送。
天资聪颖的球员,快一点的18岁可以升上一队,慢的则10年上下,熬到23岁左右。许多苦苦熬着,没有什么希望升上一队的二队球员,据我了解都会干脆去外面打野球挣钱,放弃职业篮球梦,找一份工作去做。
一步之遥,差之千里。
成材率不高,毕竟球队大名单不需要这么多人,但是你想想,俱乐部仍然要每年费尽心思投入青训。
一方面是因为CBA有“准入制”,规定各俱乐部必须要有三队二队储备。
另一方面,无非是俱乐部希望能有对自己培养的好苗子优先续约权罢了。
在这俱乐部苦心培养的6-10年里,每天3餐,一年1000餐上下,8年8000来餐。
出行百次,聘请教练费用,场地建设费,工作人员薪资,这都需要钱。
所以我们虽然经常骂中国篮球的“体制”有问题,但试着站在俱乐部的角度去看,好像也可以理解——自己培养的孩子,就像是自己花血本去养育的,怎么能说走就走?
据我了解,CBA的球队,有很少是能赚的回本的。
前八名不一定赔钱,有门票,赞助商青睐,广告有一波没一波的砸来,加上老板普遍都不太差钱,维持场馆运营问题不大。
但还有半数球队就没那么乐观了,上座率不高,在招商方面投资也比较少,我采访的退役球员告诉我,这些球队本金能回来一半就不错了。
这个时候,你再把他培养的球员拿走?不得跟你拼命了。
培养费的出现,或多或少能给失去球员的俱乐部一些安慰。
CBA的特殊性在这里,也注定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完全的“球员流动”,只能一步一步来,姚主席在这方面的开拓规定,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美国NBA那套,是完全“商品化”,说白了,球员就是商品,大部分观众买票来看的是球员,是球星,不是看你场馆豪华不豪华,啦啦队漂不漂亮。
既然是商品,就有流通的权力,再说了,10年不怎么替换主要阵容的球队,赢球倒还好,倘若一直输球,球迷也丧失了新鲜感,铁定不乐意。
新政的最后一部分,提到 “CBA未来将在逐步改革中设立工资帽。“
工资帽的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慢慢来,细水长流。
但我敢说,工资帽出来,就是能遏制住许多“恶性循环“的事。
你想想,有的老板前几年狠砸钱,花大价钱引进高水平外援,和国内极少数的自由球员,组成篮球里面的“银河战舰“拿了冠军。
冠军,意味着你在人们心目中是强队了,观众们下个赛季就想来给你捧场,然后收入多了,战绩就更好。
那些出不起钱买球员的球队怎么办呢?越穷越差,越差越穷,长此以往一个好端端的联赛变成了两极分化。
只有工资帽的出现,能杜绝天平的倾斜,也只有工资帽搭配对“阴阳合同“的重罚(俱乐部和一名球员签5年1000万,结果私底下每年多给100万)才能真正让整个联盟变得有活力起来。
这都需要时间。
给姚明这个时间,我们愿意等。
我们常说,中国篮球输在了体制上,那么到底输在哪里呢?
现在我们知道了:因为我们不是像美国那样的“全民体育“,因为我们的大学篮球和职业篮球脱节,因为俱乐部对培养起来的青年球员不放人,因为CBA政策的漏洞频出,强的越强弱的越弱。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好的改变,国家队红蓝队的磨练,青年才俊辈出。
2018年CBA新政策的试行,由姚明带着,敢于向顽疾的制度大老虎抽鞭子。
部分保障了俱乐部利益,完善球员合同,适当促进市场流通,盘活CBA。
我希望真的有一天,每个关心中国男篮的人,都可以在聊到中国篮球,聊到CBA的时候骄傲万分。
“中国篮球不行?那是在以前!“
分享到:
峰峰视频
相关信息
- 2018乒乓球韩国公开赛男女单决赛赛
- 2018年国际乒联韩国公开赛继续在大田进行,男女单半决赛争夺,女单陈梦4-2逆转刘诗雯,将与4-0淘汰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