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峰峰二中走出的雕塑家——黄兴国
来源:网络媒体平台 编辑发布:信息港小编 发布时间:2018-12-08
黄兴国籍贯湖南。1959年出生于河北峰峰。1977年毕业于峰峰二中。1980年至1984年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曾任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工作期间曾先后于1985年、1993年、1994年,到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助教进修班、中国城市雕塑高研班进修。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城雕委艺委会委员,河北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河北画院雕塑院院长,河北省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其作品多件次在国内大展中获奖,曾撰写多篇专业论文、散文发表于专业学术杂志和文学刊物,已出版专业著作一部。
从初中开始,他在其父的影响和引导下学习绘画。正如许许多多艺术家所经历的过程一样,他先是从临摹连环画开始,继而是素描、水粉、水彩、油画、国画、雕塑。1975年的冬天,随矿中高二的同学参加了跃峰渠建设。在修渠的工地上,传来了周恩来总理逝世的噩耗。工程结束之后,他怀着对周总理无比崇敬的心情创作了《周总理爱人民》的雕塑作品。
“文革”十年,正是他在中小学读书的十年。虽处于动荡年代,但黄兴国却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所钟爱的绘画中。那时,他最有成就感的所谓作品,就是每个月底为峰局工人电影院创作的大幅电影广告,悬挂在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 他高中毕业的第二年参加了工作,到了邯郸市自行车厂子弟小学任美术课和体育课教师。教体育,使他爱上了运动并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儿;教美术,使他的爱好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也使专业投入拥有了充分的理由。在他工作的三年时间里,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都为他做过义务模特儿,也正是那段时间,他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功底。 1980年,黄兴国考入河北师大美术系。大学四年,他是在发奋读书和勤奋习画中度过的。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把“四人帮”耽误的损失夺回来!这句话成为一种取代了政治口号的代表大多数人意愿的价值取向。 1984年大学毕业并于当年留校任教至今。 1990年到西南师范大学参加汤姆主持的新概念素描培训班。 1993年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助教进修班进修。曾师从董祖怡、曹春生、司徒兆光等先生。翌年,转入由列宾美术学院著名教授库巴佐夫主持的“中国城市雕塑高研班”继续深造。其间,他先后到广州美院、中央美院和西南师大进修深造。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雕塑作品,蜚声海内外。
但凡从事艺术创作工作的人,他们的技艺都要经历一个破茧化蝶的过程。数个春秋,他苦练基本功,不间断地写生,画稿堆积如山。自己和泥,一手一手地雕塑出心中的理想,也造就了一个才华横溢的雕塑家。在他众多获奖作品中,《高炮奏鸣曲》1987年参加建军30周年全国美展。 2001年,《无名高地上的最后一个战士》雕塑,获“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并获省美展一等奖,人选大型画册。这两部作品是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亲赴老山前线体验生活的杰作。无名高地上的最后一个战士,是用生命开辟进攻道路的勇士,用鲜血书写战旗的历史。猫耳洞里生存的极限,血与火严酷的洗礼,战士们惊人毅力的迸发……战争场景震撼了他,使他对战争有了更真实、深切的体会,也对我们的战士有了更为崇高的敬意。他想表现。思想激发了灵感,艺术找到了载体。他选择了一个当时战争过后留下的炮弹,借此来表现战争。每次看到这个雕塑,都会使人们的内心感到震撼,战争是残酷的,它吞噬人类,毁灭家园,世界倡导和平,人类应相互关爱,远离战争,让它成为一个不老的记忆,永远的警钟。而无名高地上的那个战士,双手高举国旗,大声高唱着庄严的国歌,坚定地站立不倒,他在坚守、呐喊,他俨然就是我们国家的象征。
为了庆祝河北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1995年他成功创作了革命先驱、政治家邓颖超铜像。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他仔细画下邓大姐的面部特征,经过充分的准备后,着手塑像。在40C的高温天气里,他一次又一次地和泥、打胚,一点一点地进行修改,直至完成。整体造型厚重文雅,神韵俱佳,让人肃然起敬。邓大姐面容慈祥,和蔼可亲,彰显出革命家的英气和政治家的睿智,又不乏大姐的风采。她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世代垂范的榜样。黄兴国的内心受到巨大鼓舞,他要把邓大姐的精神加以宣扬,永远激励后人。在塑像的下面写着一句话:“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选择老师。”这对师大的师生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舞,邓大姐也非常满意,作品获得业界一致好评。 1996年,他随中国雕塑代表团赴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进行艺术访问和考察。世界顶级艺术殿堂凡尔赛宫、卢浮宫都留下了他对艺术孜孜以求的身影。人类的艺术瑰宝所散发出的浓厚气息使他受到很大启发,这对他以后的艺术创作裨益尤甚。
作为河北当代雕塑界的领军人物,黄兴国以自我的精神追求和颇具令人激赏又极富象征性的视觉描述,不仅在当代雕塑界留下了自我深深的探索足迹,更以特立独行的品行和极富个性化的视觉探求,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艺品是人品的再现,回首30余年的生活和工作,黄兴国感慨道:“若说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成功的秘诀就是:朴实为事,诚实为人,热爱为先,勤奋为上。”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黄兴国不仅仅只做雕塑,还涉猎丝网印、水墨等,多年的艺术实践及艺术在场的历练,他有着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才情,他以旺盛的创作激情投入到当代艺术的探索与实验中。
“文革”十年,正是他在中小学读书的十年。虽处于动荡年代,但黄兴国却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所钟爱的绘画中。那时,他最有成就感的所谓作品,就是每个月底为峰局工人电影院创作的大幅电影广告,悬挂在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 他高中毕业的第二年参加了工作,到了邯郸市自行车厂子弟小学任美术课和体育课教师。教体育,使他爱上了运动并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儿;教美术,使他的爱好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也使专业投入拥有了充分的理由。在他工作的三年时间里,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都为他做过义务模特儿,也正是那段时间,他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功底。 1980年,黄兴国考入河北师大美术系。大学四年,他是在发奋读书和勤奋习画中度过的。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把“四人帮”耽误的损失夺回来!这句话成为一种取代了政治口号的代表大多数人意愿的价值取向。 1984年大学毕业并于当年留校任教至今。 1990年到西南师范大学参加汤姆主持的新概念素描培训班。 1993年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助教进修班进修。曾师从董祖怡、曹春生、司徒兆光等先生。翌年,转入由列宾美术学院著名教授库巴佐夫主持的“中国城市雕塑高研班”继续深造。其间,他先后到广州美院、中央美院和西南师大进修深造。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雕塑作品,蜚声海内外。
但凡从事艺术创作工作的人,他们的技艺都要经历一个破茧化蝶的过程。数个春秋,他苦练基本功,不间断地写生,画稿堆积如山。自己和泥,一手一手地雕塑出心中的理想,也造就了一个才华横溢的雕塑家。在他众多获奖作品中,《高炮奏鸣曲》1987年参加建军30周年全国美展。 2001年,《无名高地上的最后一个战士》雕塑,获“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并获省美展一等奖,人选大型画册。这两部作品是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亲赴老山前线体验生活的杰作。无名高地上的最后一个战士,是用生命开辟进攻道路的勇士,用鲜血书写战旗的历史。猫耳洞里生存的极限,血与火严酷的洗礼,战士们惊人毅力的迸发……战争场景震撼了他,使他对战争有了更真实、深切的体会,也对我们的战士有了更为崇高的敬意。他想表现。思想激发了灵感,艺术找到了载体。他选择了一个当时战争过后留下的炮弹,借此来表现战争。每次看到这个雕塑,都会使人们的内心感到震撼,战争是残酷的,它吞噬人类,毁灭家园,世界倡导和平,人类应相互关爱,远离战争,让它成为一个不老的记忆,永远的警钟。而无名高地上的那个战士,双手高举国旗,大声高唱着庄严的国歌,坚定地站立不倒,他在坚守、呐喊,他俨然就是我们国家的象征。
为了庆祝河北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1995年他成功创作了革命先驱、政治家邓颖超铜像。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他仔细画下邓大姐的面部特征,经过充分的准备后,着手塑像。在40C的高温天气里,他一次又一次地和泥、打胚,一点一点地进行修改,直至完成。整体造型厚重文雅,神韵俱佳,让人肃然起敬。邓大姐面容慈祥,和蔼可亲,彰显出革命家的英气和政治家的睿智,又不乏大姐的风采。她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世代垂范的榜样。黄兴国的内心受到巨大鼓舞,他要把邓大姐的精神加以宣扬,永远激励后人。在塑像的下面写着一句话:“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选择老师。”这对师大的师生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舞,邓大姐也非常满意,作品获得业界一致好评。 1996年,他随中国雕塑代表团赴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进行艺术访问和考察。世界顶级艺术殿堂凡尔赛宫、卢浮宫都留下了他对艺术孜孜以求的身影。人类的艺术瑰宝所散发出的浓厚气息使他受到很大启发,这对他以后的艺术创作裨益尤甚。
作为河北当代雕塑界的领军人物,黄兴国以自我的精神追求和颇具令人激赏又极富象征性的视觉描述,不仅在当代雕塑界留下了自我深深的探索足迹,更以特立独行的品行和极富个性化的视觉探求,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艺品是人品的再现,回首30余年的生活和工作,黄兴国感慨道:“若说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成功的秘诀就是:朴实为事,诚实为人,热爱为先,勤奋为上。”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黄兴国不仅仅只做雕塑,还涉猎丝网印、水墨等,多年的艺术实践及艺术在场的历练,他有着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才情,他以旺盛的创作激情投入到当代艺术的探索与实验中。
分享到:
峰峰视频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