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法三十条 效果你说了算 - 峰峰信息港移动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峰峰新闻 >> 正文
峰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法三十条 效果你说了算
发布时间:2019-05-14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承载着峰峰53万人民的梦想和期待。在“九个全域”治理过程中,垃圾、污水如何治理?四好农村路如何建设?村庄如何美化亮化?如何有效地拆违和修复?怎样进行规划和管理?……

这一系列的问题峰峰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第一条“一线工作法”——“找书记到工地、找区长到现场”

对农村人居环境等各项工作,实行区领导一线抓、“三级书记”现场干、万名党员干部上前线的一线工作法。问题在一线发现。书记、区长每周全域现场督导一遍,区级领导坚持白天盯现场、抓督导,晚上碰头会、解难题,对镇村大事小情上手直抓,有困难当面提、有问题马上办。工作在一线推动。把5月、10月定为“无会月”,每月第二周定为“无会周”,把全区各单位逼到镇村一线,干具体事。全区各部门、单位一把手都有包村、包项目的任务,顶在基层一线推动工作落实。作风在一线锤炼。通过区级领导带动、细分责任驱动、专项督导推动、评比考核拉动,倒逼广大干部在“九个全域”的第一线拧紧螺丝、担当实干,很多人晒得黝黑发亮,真正用“健康黑”干出了“农村美”,实现了干群“零距离”。

第二条

“末位淘汰法”——

两个支部鞭策,工资绩效挂钩

一是在每个乡镇都建立乡村振兴先进和后进党支部,加强农村先进分子的发展和管理,鞭策后进党员,真正把好“入口”、畅通“出口”,激发干劲、净化队伍。二是健全完善村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将“两委”干部部分工资补贴列入绩效工资,干得好拿得多,干不好有说法,激发村干部担当作为、争先创优的热情,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第三条

创建“三最”阵地——把“两委”阵地建成农村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以“最好建筑、最优服务、最高效率”为目标,结合后进支部转化,大力开展“阵地提升行动”,做到有说事室、有文化室、有小广场,把村民中心打造成为村内最美、最好、最有吸引力的场所。村干部在这里轮流坐班,全村党员、群众在这里“说事、定事、干事”,确保“群众事、不过夜”,真正打造了集思广益的说事室、村务公开的连心桥、文明乡风的策源地。

第四条

全域拆违章,先拆干部“房”

镇村干部带头拆除自家违章建筑、带头做好植绿造绿和庭院美化、带头完成户厕改造,干在前面、形成声势。

第五条

不包揽不放任,镇村事镇村干

(滑动阅读)

对资金投入大、需要区级层面统筹的工作,坚持“不包揽、不放任”,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四好公路”修建中,坚持“镇村修路基,区里修路面”,不少村民出钱、出物、出机械,积极上工,垒堰筑基;在污水管网建设中,区级层面负责主管网施工,各家各户负责院内的支管网,做好分内事,助力大工程;在垃圾一体化中,“两委”干部和村民小组承担卫生包片责任,抓监管、抓教育、抓兜底,营造大家齐动手、人人主力军的态势。


第六条

奖得眼红,罚得脸红

(滑动阅读)

实行农村人居环境半年观摩评比、打分排队制度,11个乡镇(街道)围绕产业振兴、垃圾治理、村庄绿化、拆违修复、禁烧等农村五项工作晾成果、比形象,四大班子领导和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既当观众又当裁判,现场打分、评出高低,排名情况与乡镇奖补资金和干部选用挂钩。以实绩兑现奖补,区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作为农村人居环境专项奖补资金,干得好的乡镇“拿大头”,排名落后的“吃低保”。观摩结束,现场评分,立即兑现奖金。以奖惩激励后进,对倒排后三的乡镇全区通报批评,要求说明情况;连续两次倒排,区委约谈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并责令其公开作出检查,倒逼责任落实。


第七条

百企帮百村,公益助振兴

(滑动阅读)

强力实施了“百企帮百村”活动,区委、区政府统筹域内百余家企业,按照属地就近和“一对一”原则与村庄结成帮扶对子,确定了“一帮3年”的帮扶时限,制定了“帮资金、帮物资、帮脱困、帮创业、帮就业、帮致富”的“六帮”标准。活动开展以来,帮扶折合资金近1亿元,全区11个乡镇、街道分别建成一处占地面积不少于200亩的湿地公园,全区157个村全部实现了“六有”目标,即,一条样板路、一个环村林带(村庄绿化每村每年不少于1万棵树)、一座水冲式厕所、一处游园、一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一处便民服务中心,全区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村集体收入显著增加,困难群众得到有效帮扶。


第八条

四管齐下,钱有保障

(滑动阅读)

坚持“向上争取、区级倾斜、社会帮助、群众自筹”四管齐下,有力保障资金来源。一是叫响“财政保运转,发展靠引资”,把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作为主攻点,动员各部门向上争资金、争政策、争荣誉。二是加大区本级财政投入,确保每年在城乡环卫一体化上投入不少于3000万,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作用。三是拓宽部门帮扶、社会捐助,开展“百企包百村”、评选良心企业等活动,动员各企业以生态补偿、协调工农关系、改造环境等方式资助乡村。四是引导农民捐资捐物、筹工筹劳。


第九条

规划引领,无规不动

(滑动阅读)

坚持规划引领,依据《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五级两规一导则”要求,按照“控制为主、精简实用、彰显特色”原则,把157个村划分为城郊融合型、传统保护型、特色发展型、整洁提升型等4大类7方面,突出规划刚性,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类型和村庄风貌。

第十条

每人每月两元钱,全域垃圾治理完

每人每月两元钱,全域垃圾治理完。强化“谁受益、谁买单”的观念,通过广泛调研、听证定价,出台规范文件,在全区所有行政村,按照每人每月2元钱标准征收农村保洁费,既减轻了财政负担,又提高了村民垃圾自治意识。

第十一条

垃圾分类减量化,“酵素”“堆肥”富农家

在垃圾处理源头采取三级分类。按照“两筐两桶”分类法,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酵素垃圾、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四大类,通过农户一次分类、保洁员二次分类、区处理终端机器自动分拣三次分类,达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化、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

第十二条

一体化治理,市场化运营

(滑动阅读)

在省、市率先建立起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农村垃圾通过垃圾桶、封闭运输车、18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最终运输至金隅太行垃圾处理终端,实现垃圾不落地、日产日清。具体操作中,区级层面不大包大揽,对乡镇“给钱”加“督导”,按照乡镇的体量、人口拨付一定资金,实行覆盖全区的市场化;乡镇一方面对口公司,购买服务,实行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营,一方面对口农户,落实干部包片、网格管理,指导垃圾分类、强化监督制约,既保障了市场运营高效化,又充分发动镇村、农户参与到垃圾治理中,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


第十三条

“吃垃圾”一点不剩,“造水泥”变废为宝。

“吃垃圾”一点不剩,“造水泥”变废为宝。在垃圾处理终端采取无害化处理技术,生活垃圾全部进入金隅太行无害化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示范线,可燃部分作为水泥窑的燃料,不可燃烧的部分作为造水泥的原料,实现了“垃圾填埋占地污染”到“变废为宝全利用”的跨越。

第十四条

“锦囊”抓督导,卫生无死角

抽调农业农村局和11个乡镇(街道)主管同志组成3个垃圾治理督导组,定期轮番交叉互查。每次督查,督导组成员到达乡镇后共同打开密封信函,当面知晓督导目的地,直奔现场,全程摄像,不留操作空间,发现问题直接图文并茂通报至全区微信群。

第十五条

近郊入管网、远郊建终端

(滑动阅读)

因地制宜,采取“四种模式”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一是主城区进入市政管网模式。按照“就近处理、能并则并”原则,将城区周边村全部并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辐射带动24个村、1.6万余户。二是进入重点镇污水处理厂模式。在人口密集的乡镇建设2家乡镇污水处理厂,对周边6个村形成了带动辐射效应。三是智能一体化设备模式。对傍水周边村采用智能一体化设备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共涉及17个村。四是无动力生物处理模式。对110个村庄,采用生物处理结合生态处理的复合处理技术,用高差势能代替动力电能收集污水,再三级处理,破解了操作难、维护难、费用高等问题,又打造了水处理、水循环、水生态“三位一体”的村庄湿地景观。


第十六条

全域水冲厕、清洁千万家

坚持“污水管网修到哪、农村厕所改到哪”,采用“政府引导补助、镇村参与建设、农户主体实施”的办法,强力实施“水冲式厕所革命”,高标准建成水冲式农村公厕198个,完成水冲式户厕改造3.5万户。

第十七条

路基镇村干、路面区里包

(滑动阅读)

上下配合。坚持“路面以下镇村干、路面以上区里包”,镇村向区报计划,区级层面批准后,由镇村负责土地流转、征迁和路基建设,区级层面负责路面铺装、路肩边沟的配套工作,真正把广大群众变成修路的主体和道路的“主人”,大大降低了财政投入。交叉施工。为了减少对群众出行的影响,采取与污水管网建设交叉施工的办法,统筹规划施工,效果显著。年底前将新建或提升“四好公路”500公里,路宽由5米提至7米以上,农村道路焕然一新。


第十八条

变废为宝,省钱环保

充分利用老工矿区的废渣资源,把过去采煤留下的煤矸石和炼钢的废钢渣作为路基建设的原料之一,每平方米降低修路成本9元左右,极大地节约了建设资金。在村庄内道路建设上,坚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集体收入较高的村,鼓励从区内水泥企业低价购置水泥,或使用新型材料硬化铺装;集体收入不好的村,鼓励就地取材,用拆违产生的废砖、片石进行硬化,降低成本、花小钱办大事。

第十九条

四长共治,网格落责

实行“路长、河长、街长、片长”四长共治,将管理责任落实到网格、细化到具体人。设立了区、镇、村三级路长,确保“有路必养,有路必管”;实行村事村管,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代表参与,组织村民当好“片长”“街长”,做到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卫生责任“三包”。

第二十条

全域拆违章,先拆干部“房”

(滑动阅读)

“五个一”绿满村庄,“千万花”扮靓城乡。扎实做好构建一道环村林带、建设一条进村样板路、打造一条绿化样板街、建成一批绿色示范院、建设一片游园绿地的“五个一”村庄绿化,每村每年新栽1万棵树。按照“鲜花扮城”要求,全面启动鲜花扮城、扮村、扮路、扮企、扮园、扮户“六扮”工程,特别是在村内合理种植木本和草本花卉,以红花绿叶提升农村颜值,打造“村在林中、家在绿中、人在花中”的宜居农村。

第二十一条

国省干道伸到哪,“微地形”就跟到哪

对峰峰域内邢峰公路、永峰公路、成峰公路、魏峰公路等国省干道两侧全部建设微地形,打造立体景观带。这样做,一是有效防止了路边拆掉的违建死灰复燃;二是封堵沿道路两侧不合理的小路口,减少交通事故;三是形成道路景观,通过乔灌花草层次搭配,给人姹紫嫣红、错落有致的美感,让连绵微地形成为进入峰峰的第一视觉标志。

第二十二条

全域封山育林,铁腕防火禁牧

全域封山育林,铁腕防火禁牧。对全域宜林荒山实施封山育林,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一片林、每一棵树都责任到人。实施全域防火禁牧,所有公务车辆全部配备灭火器材,严控火源上山、严禁牛羊上山,对野外放牧、擅放明火,发现一起、严办一起。

第二十三条

合股增绿,村企添金

采取市场运作、合作经营的模式,企业主导绿化,出苗、包活,镇村流转土地、以地入股,两家按比例分红。这样一来,企业不用直接面对村民、不用支付流转土地的费用,镇村每年分红、增加了集体经济,村民有固定的土地流转收入还能就近打工,形成了生态增“绿”、三方添“金”的共赢局面。

第二十四条

绿化一千亩,白用一年地

大力招商引绿,先后引入绿坤、鑫伯特等5家绿巨人企业和11个造林大户,打造出“万亩秀林”等一批优质片林。2019年,区委、政府制定了更为优惠的招引政策,大户“绿化一千亩,白用一年地;绿化三千亩,白用三年地”,区财政负担土地流转费用,政府为了生态效益“指数级”让利,真正实现了企业得利、政府得绿。

第二十五条

“四拆”并举,三年清零

(滑动阅读)

扎实开展违章建筑、散乱污企业、僵尸企业、有碍观瞻建筑的“四拆”行动,2017、2018两年共拆除各类违建650万平米,拆出了发展空间,拆出了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今年,区委、政府自我加压,主动提出创建“无违建区”,又排查各类违建380万平米,全区11个乡镇都主动向区委递交了“违建清零”责任状,坚决做到有违必拆、拆违务尽、全域违建清零。对拆出的空间,立即进行绿化修复,节点打造,真正以绿固拆、防止反弹。


第二十六条

一镇一湿地,修复沉陷区

按照“贴近水源、贴近交通、贴近群众”的原则,每个乡镇利用辖区内的沉陷区和沟渠坑塘,引入地表径流、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煤矿疏干水,打造了一个生态湿地修复工程,让每个乡镇区域内都有一处供群众娱乐休闲场所,很多沉陷地、“黑水塘”变成了“清水湖”。每个湿地的资金来源由镇自筹一部分,区级水利资金奖补一部分。

第二十七条

“祛疤”加“复绿”,矿山变青山

(滑动阅读)

办法: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采取“工程治理+生物治理”的办法,通过分级削台、砌沟筑坎,客土回填、引水上山,对山体“伤疤”进行修复,为覆绿打牢根基。同时,把“绿”作为修复的最终环节和核心要义,不仅在修出的平台、坡面种植了银杏、樱花、白皮松等乔灌木,还在掌子面、垂直断面种植了爬山虎等绿藤绿萝,实现了立体式绿化、精品绿化。效果:2014年至2018年,累计砌筑挡土墙60万立方米,回填客土90万立方米,铺设引水上山管道60公里,植树造林各类苗木400余万株,累计完成露天矿山治理74处。已经修复完成南响堂森林公园、响堂生态谷等矿山公园,树木繁茂,绿意盎然,成为周边乡村百姓共享的生态财富。


第二十八条

多方筹钱,企业“修山”

通过“财政投一点、对上争一点、企业拿一点、群众筹一点”,多渠道筹集修复资金。特别是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严格督促矿山开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2009年以来,以金隅太行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累计投入资金2.56亿元。同时,通过“筹工筹劳”等方式,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矿山修复治理。

第二十九条

还原本色、记住乡愁

(滑动阅读)

把美化工作作为乡村美颜的关键一环。对水泥墙以粉刷为主,坚持“5+1”原则,做到“五有”【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村规民约、有身边好人、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凸显一处本土特色文化,全域绘制文化墙近210万平米。对年代久远的旧墙、老房,采取以净化墙面为主的办法,保留青砖、红砖、笼盔墙的本色,还原历史的沧桑感,留住峰峰农村的一抹乡愁。


第三十条

发动“半边天”,扮靓“自家院”

(滑动阅读)

以“争创美丽庭院,共促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线,号召广大妇女争做美丽庭院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受益者和生力军。一是抓牢一个中心。坚持把“人美”作为核心,发放宣传册、明白纸,举办“晒晒我的美丽庭院”“舞间五分钟”等活动,激发妇女创建美丽庭院的积极性。二是用好两支队伍。一支是美丽庭院工作组,包片包户开展工作,集中打造中心户,鼓励周边村民参与到美丽庭院创建中来。另一支是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在以“自家美”带动“家家美”的同时,参与宣传教育、村庄保洁管护、美丽庭院评比、关爱互助等工作。三是办好两类活动。一类是“PK比美”活动。开展寻找“百优美丽庭院”、晒晒我的美丽庭院、美丽庭院擂台赛、最美家庭风采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形成户户争创、街道互比的创建热潮。另一类是宣传教育活动。主要做到“三有”:有形,利用公共场所、宣传栏等有形载体,组织宣讲团走村入户做工作;有网,利用两微一端,通过电脑、手机实现网上实时互动;有活动,开展广场舞、歌咏赛、擂台赛等活动,吸引和凝聚群众参与。

通过这三十条方法

我们的农村人居环境

发生了质的变化

效果怎么样

你说了算

精彩内容导读